日常养生小知识-正确喝水降低血黏度

2023-04-14
书籍转载

日常养生小知识,饮水与健康。365生活百科网小编分享在日常生活中,正确喝水降低血黏度,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
大量出汗会使体内的氯化钠流失,一旦血液中氯化钠含量低于0.3%时,机体就会通过肾脏将水分排到体外,从而导致血黏稠度增高。如果此时大量喝白开水,就会使血液中氯化钠含量进一步下降,导致更多的水分排出,从而形成恶性循环,喝水越多血液越黏稠。此外,如大量饮水而没有补充盐分,水分就会通过细胞膜渗入细胞内,还会使细胞水肿而发生“水中毒”。

健康养生常识

在饮用的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、盐等,就可以使水分、氯化钠等很快进入血液,不但可以起到稀释血液、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,还可补足血液中流失的氯化钠,使血液中的水分维持恒定。可按500毫升白开水加1~1.5克食盐,或者20克葡萄糖的比例,配成淡盐水或淡糖水饮用。这种浓度的淡盐水或淡糖水,可以较快地降低血黏稠度。

老年人清晨的血液黏稠度较高、血容量不足,但并没有大量出汗损失盐分,如果早上饮用盐水会使血压升高,因此清晨醒来喝的第一杯水最好是白开水。由于晚上睡觉后一般不会有大量出汗的情况,所以睡前喝白开水也可降低血黏稠度。盐水、糖水主要是在大量出汗后饮用。血压较高不易控制的老人如没有糖尿病,可用500毫升白开水加入20克葡萄糖来代替淡盐水。糖尿病患者一般以喝淡盐水为宜。

以上内容是365生活百科网为您分享的,日常养生小知识。日常生活的,正确喝水降低血黏度,饮水与健康的小常识。

 生活常识 养生知识 食疗养生 健康知识

 365生活百科网 版权所有 备案:苏ICP备2022042394号

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.身体若有不适,请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.

声明:本站文章来源于书籍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.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,我们将及时删除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