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生活百科网
365生活百科网小编分享,5种健康的饮食习惯。日常养生小知识。
以下这些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改掉暴饮暴食的坏习惯,并有助于养成饮食定时定量的好习惯。
1、保持心情舒畅
吃饭时情绪好,食欲就会增强(但要少吃),血液循环就好,胃肠的消化功也会能强,免疫力也会增强。如果在吃饭时情绪压抑和郁闷,则会影响食欲,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,降低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,降低人的免疫力。
2、吃饭说话
传统习惯认为,吃饭时不宜说话,否则对消化吸收不利。而现在一些保健专家则认为,吃一顿饭用30分钟左右为宜,在此时间里边吃边说,可使一起进餐者交流感情,解除烦恼,使肠胃能正常地消化食物。其原因是,愉快的心情不仅能增进食欲,还可兴奋中枢神经,从而促进消化液大量分泌,使胃肠处于最佳消化状态。
3、适当地吃苦食
苦味食物不仅含有无机化合物、生物碱,而且含有一定的糖、氨基酸等。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,是人体生长发育、健康长寿的必需物质。苦味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,帮助人们从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松弛下来,缓解由疲劳和烦闷带来的恶劣情绪。苦瓜、咖啡、苦菜、慈姑、茶叶、巧克力、啤酒等苦味食品含维生素B,有强大的杀伤癌细胞的能力。
4、节制饮食
节制饮食能减轻胃肠负担,而且由于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,植物神经、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会受到一种良性刺激,从而调动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,使内循环均衡稳定,免疫力增强,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趋向于平衡,有利于提高人的抗病能力。
5、细嚼慢咽
细嚼慢咽可使食物磨碎成小块,并与唾液充分混合,以便吞咽。细嚼还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、胃液和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,为食物的进一步消化提供有利条件。
此外,还需要注意的是,吃饭不要挑食,偏食。水果在两餐间食用,汤在饭前喝,瓜类蔬菜单独食用比较好。晚餐最佳时间是18点左右,因为人们通常在晚上22点上床休息,晚餐后能有4个小时的活动时间,便于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。如果吃饭过晚,食物来不及消化就上床休息,容易出现腹胀感,并容易产生积食症状。
以上内容是365生活百科网小编分享的,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很重要。日常养生小知识。
生活常识 养生知识 食疗养生 健康知识
365生活百科网 版权所有 备案:苏ICP备2022042394号
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.身体若有不适,请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.
声明:本站文章来源于书籍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.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,我们将及时删除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