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知识科普-不宜经常的掏耳朵

2023-11-01

365生活百科网小编分享,不宜经常的掏耳朵,生活健康知识科普。

人耳朵眼里的耳垢俗称“耳屎”,医学上叫“耵聍”。耵聍一般为淡黄色、腊样的碎屑,也有油性的或比较坚硬大块的。那么,耵聍是怎样产生的呢?

原来,耳朵眼有一段皮肤(外耳道外1/3软骨段)和身体别处的皮肤不一样,就是有一种变型的汗腺叫做“耵聍腺”,其构造有点类似皮肤的汗腺。

生活健康知识科普

耵聍腺专门分泌一种油脂分泌物,这些分泌物不时地通过开口向外排出。起初,刚从耵聍腺分泌出来的分泌物,外形有点像融化的蜡。它们和皮脂腺所排出的油脂混合在一起,形成很薄的一层附着在皮肤的表面。这些原始的耳屎与耳道内的尘埃、脱落的皮肤碎屑黏在一起,干燥后就成为一小块一小块淡黄色疏松薄片状耵聍,堆集在人的耳道眼里。有的人耵聍腺和皮脂腺分泌多,排出的呈棕黄色,油性黏稠物质,在尚未干燥后就已积满在外道眼里,有的甚至流出耳外,有的凝聚成团。

有的人盯貯腺分泌特别旺盛,耳屎又排不出来,逐渐风干并聚集成深褐色硬块,有时很坚硬,紧紧堵塞在外耳道里俗称“硬耳屎”,医学上叫“耵聍栓塞”。如果发现自己有耵聍栓塞,特别是耳道进水后,硬耳屎胀大引起耳闷、听力减退甚至耳痛时,应该请专科医生处理,千万不要乱掏,以免引起耳道发炎。

以上是365生活百科网为您分享的,经常掏耳朵也是非常不好的习惯。生活健康知识科普。

 生活常识 养生知识 食疗养生 健康知识

 365生活百科网 版权所有 备案:苏ICP备2022042394号

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.身体若有不适,请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.

声明:本站文章来源于书籍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.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,我们将及时删除.